

厚植科技教育,培育創新沃土。3月2日,百通科信受邀參加由北京經開區工委組織人事部指導,北京亦城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亦城基金會)、北京經開區僑聯、亦莊科技商會聯合主辦的“少年中國科學+”科技公益進校園系列活動在人大附中亦莊新城學校拉開帷幕。北京奔馳、京東方科技、京東科技、小米科技、梟龍科技等來自區內十余家企業近20位相關負責人走進這座剛剛入選“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人大附中亦莊新城學校(簡稱人亦學校)大型教學綜合體。


人亦學校大型教學綜合體不僅是北京市基礎教育學校項目的第一個魯班獎工程,也是北京經開區建設30年來投資建設的第一個魯班獎工程。在這里,作為企業的我們深刻感受到人亦學校“辦溫暖的、負責任的、舒展生命的教育”的理念,以及北京經開區對教育的重視。也很感謝基金會為我們搭建了一座助力北京市青少年職教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培育大國小工匠,助于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賦能具有中國特色、首都特點、北京經開區特征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全面發展的北京經開區高素質人才,最終形成中小學教育公平優質發展,職業教育品牌特色發展的教育體系橋梁。

近年來,北京經開區圍繞打造產業新城特色的首都教育新高地,持續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培育了一批前沿的科普實踐教育陣地,形成了國際化、全階段、高水準的智慧教育體系。作為首都實體經濟主陣地、科技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試驗田,在前沿科技創新與科技人才建設方面經開區取得了重大發展成就,聚集了海量科技人才,形成了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實踐。如何為教育注入科技內涵成為經開區基礎教育實踐新探索。亦城基金會、經開區僑聯、亦莊科技商會積極響應經開區關于促進教育生態進一步多元化、多樣性發展的系列工作部署,立足經開區科學家、企業家智力集聚優勢資源,與經開區學校共同開展“少年中國科學+”科技公益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科普講座、進企實踐等形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我誠摯地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促進社會各界對科技公益進校園活動的關心與支持。”亦城基金會書記繩立成表示,為了更好的打造經開區特色公益文化,加速推動優秀的科技人才、科技資源等進校提供課后服務,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希望更多的企業家能共同探索建立教育科研深度互動的教育機制,實現優質資源互通共享,創造性地為基礎教育注入更多的科技內涵,不斷開創經開區高水平科教融合的新篇章。為了能激發經開區少年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百通科信將積極響應,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方向的職教啟蒙、孩子們可以利用暑期或周末的時間來百通基地,開展科普學習、技能實踐,我們也可以引導師生一起研發融合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突出職業特色,適合中小學生體驗和操作的職業啟蒙課程,以及配套的課程資源。為創新職普融通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少年中國科學+”科技公益進校園系列活動助力。